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典型案例 | 赤峰市:精准治污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18 14:43

案例背景

赤峰市地处辽河流域上游,流域面积9万平方公里,包括四个流域、八大水系,是西辽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但是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生活、工业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高,赤峰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十三五”期间地表水国控断面达标率为66.7%、优良比例为50%。

具体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标准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赤峰市紧紧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这一核心,采取一系列精准治污举措,取得较好成效。

    01严格实施地表水分区管控

    按照“流域统筹、区域落实”的思路,将地表水汇水范围细化到乡(镇、街道),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风险等方面逐一分析汇水范围内各乡(镇、街道)存在的症结问题,从污染减排、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

    02在全区率先启动入河排污口排查及分类整治

    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而入河排污口则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阀门”。赤峰市按照“查、测、溯、治、管”的思路,2020年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掌握各类排口的分布、数量、排水特征及去向、排放单位等情况,建立入河排口全口径清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赤峰市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开展分类整治。截至目前,已封堵入河排污口107个,保留的127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建设了治理设施,有效减少了河排污口数量,降低入了河排污量。落实“管”的手段,所有入河排污口均安装了视频监控,与市生态环境局联网,实时监控,并按照“一口一档、一口一标识”的要求,建立排污口规范化信息台账,加强日常监管。

    03创造性开展入网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针对排污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纳管企业,研究制定《赤峰市入网排污口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方案》,70余家重点入网企业将排污口移至厂区内靠近厂界处,用栅栏隔离成相对独立区域,并设立内外通道,对外通道钥匙由生态环境部门持有,以便第一时间对排污口进行检查和采样监测。排水方式全部采用明渠,配套安装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测、流量计、pH和浊度仪等自动检测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此项措施极大规范了纳管企业排污行为,减少了偷排行为的发生。

    04加强重点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监管

    持续开展废水排放单位专项执法检查,每半月实现现场检查全覆盖。利用管道机器人对红山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探测、排查,发现违规设置废水排污口32处、偷排暗管8处、暗井25处、管道破裂脱节32处,全部列入清单进行整改。建设红山经济开发区水质监控预警站,提前2至3小时向园区污水处理厂发出高浓度进水预警,避免了高浓度废水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自预警站投运以来,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达到了100%。

    赤峰市聚焦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关键症结问题,突出精准治污,以分区管控为手段,以入河排污口整治为切入点,推进水环境治理;以红山经济开发区为重点,探索建立“源(污染源)-网(排水管网)-厂(污水处理厂)-口(入河排污口)-河(河流)”的园区排水全过程监管,不断巩固治理成效,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22年,地表水国控断面达标率为100%,优良比例为87.5%,分别较2020年提高了33.3%、27.5%,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