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工作部署,近期我委对全区东部三个盟市8个大豆主产旗县(区)98个农调户的大豆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预计2023年我区大豆亩产、出售价格双降,生产成本增加,亩均利润进一步压缩。
一、我区大豆种植现状分析
内蒙古大豆产量居全国第二,拥有种植区域优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等地,有利于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振兴和推动大豆绿色发展,全区大豆面积稳步增长,不断实验和推广先进科学种植技术,今年我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大豆实收亩产大豆316.8公斤,再次刷新内蒙古地区大豆单产记录,为我区下一步大豆发展布局和增产增收起到较好作用。但我区大豆种植生产也存在弊端:一是耕地基础条件差,部分用地在山区,难以发挥规模种植的优势和保证产量;二是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在种植中投入不足,使得产量和品种上不能得到保障,与优质大豆的品种和等级要求有差距,不能达到增产增收;三是我国大豆价格受国内国外价格双重因素影响,导致收益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意向和积极性。
二、基本情况
(一)亩产、价格双降
2023年预计我区大豆平均每亩产量114.93公斤,比上年减少12.81公斤,降幅10.03%;每50公斤出售价格为269.5元,比上年下降7.08元,降幅2.56%,每亩产值639.53元,比上年减少85.57元,降幅11.8%。一是今年大豆总体丰收,供应充足,国内市场新陈交替,供应没有明显缺口;其次是进口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8月份我国大豆累计进口量为7165.4万吨,同比增长17.90%,进口大豆成本低,价格便宜,对国内大豆价格形成冲击。以上因素使得今年大豆价格有所下降。
(二)总成本增加,土地成本增幅较大
今年我区大豆平均每亩总成本624.03元,比上年增加31.69元,增幅5.35%。主要体现在机械作业费和土地成本上。
1.物质与服务费用
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271.77元,比上年增加14.62元,增幅5.69%。其中:
(1)种子费增幅0.32%。每亩种子费47.24元,比上年增加0.15元。今年全国农作物种子总体上供大于求,农业生产用种完全满足需求,价格与去年差异不大。
(2)化肥费降幅2.88%。每亩化肥费67.03元,比上年减少1.99元。2023年保供稳价各项措施提前落实到位,国内化肥总体供应充足,春耕备肥阶段价格平稳回落;另外化肥进口增加明显,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8月份我国肥料累计进口量809.5万吨,同比增长28.9%。从目前形式看,国内化肥市场供需结构总体宽松,尿素、三元复合肥等价格持续回落。
(3)农药费持平。每亩农药费27.40元,比上年增加0.02元。监测数据显示,8月阿维霉素、草甘膦异丙胺盐、多菌灵平均价格分别为5.08元/100ml、4.32元/100ml、5.23元/100克,环比价格持平,同比分别下降11.81%、11.66%、2.24%。农药供应平稳,能够满足日常所需,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4)机械作业费增幅4.68%。每亩机械作业费99.54元,比上年增加4.45元。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机械作业的消耗成本也在逐渐增加,2023年以来,0号柴油、-10号柴油价格分别上涨0.59元/升、0.63元/升,推动作用成本增加。(如下图:)
2.人工成本
2023年每亩人工成本94.25元,比上年减少2.06元,降幅2.14%。随着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大豆种植的用工数量逐年下降,但人工成本依然高位运行。
3.土地成本
今年每亩土地成本258. 01元,比上年增加19.13元,增幅8.01%。土地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大,上涨趋势较为明显。近年来,我区积极落实大豆扩种任务,2023年继续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将大豆玉米补贴差额由2022年的131元拉大至不低于260元,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土地承包费也随之上涨。
(三)净利润、现金收益双降
2023年预计我区大豆平均每亩净利润15.5元,比上年减少117.26元,降幅88.33%,受亩产量下降、成本上升等双重挤压,加之价格下跌,种植收益明显下降。但按照自治区下达的大豆生产者补贴317元/亩,农民可以获得较高的现金收益,种植大保持着较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