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经验总结材料(五)——赤峰市敖汉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5 17:20

敖汉小米产业园2022年5月22日被国家五部委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将示范园自创建到批复发展总结如下:  

一、示范园基本情况

(一)示范园概况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具有八千年谷子种植历史,素有“龙祖、玉源、谷乡”之美誉。2002年,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环境称号2012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20147月,敖汉旗被中国作物协会粟类作物专家委员会授予“全国县级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称号,同年9月,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组委会授予敖汉旗“世界小米之乡”荣誉称号;2014——2022年,世界小米大会连续九届在敖汉旗召开;20173月,敖汉小米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11月,敖汉小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经中国农业大学评估,“敖汉小米”品牌价值达113.5亿元,影响力指数为72.39现在,敖汉旗每年谷子种植面积在75万亩以上,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的广告语世人皆知。敖汉旗是革命老区、全国贫困旗县区,依托小米产业创建示范园、带动农民致富,是敖汉旗广大农牧民的福祉。

(二)示范园产业类型

敖汉旗示范园定位为延伸农业产业链型。规划“一心八区四镇”建设“十四项工程”、打造“六大产业”、达到三产融合。一心八区四镇就是以赤峰农畜产品开发区为心,向外辐射4个乡镇。核心占地3675分为8个区块,由东向西依次为核心产业区、农耕文明廊区、研发中试区、仓储物流区、研学游区、谷子种植实验区、小米文化展示区、休闲观光区——核心区安置以小米和敖汉名优农产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发展仓储物流电商文旅产业;基地涵盖新惠镇、四家子镇、玛尼罕乡、丰收乡等4个乡镇,辖62个行政村,总面积311.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7.51万亩——4个乡镇主要打造谷子种植示范基地,发展康养产业

(三)示范园产值情况

2021年,示范园内龙头企业总产值10.04亿元。截止20229月末,示范园内龙头企业总产值已达到11.33亿元,年末有望突破15亿元。总体来看,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完全能承载起一二三产融合的重任

二、建设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1.主导产业产值和比重逐渐提高示范园以谷子种植和小米加工为主导产业。从一产看,2021年,种植谷子42.1万亩,产量约12.6万吨,产值6.315亿元,其他作物产值13.455亿元,谷子产值占全部农作物产值的31.9%,较2019年提高10个百分点。示范园内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其中核心产业区15家。

2.谋划工程已经完成的11项。一是在核心产业区新建服务年限20年的固废处理厂1座,二是在核心产业区新建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三是在研发中试区建设集研发检测和办公为一体的博士工作站(小米研发检测中心)2790平方米、定制了中试设备、安置了智慧农业系统,四是在研发中试区建设小米扶贫车间52920平方米,五是在仓储物流区建设小米电商和仓储物流中心36565平方米,六是在小米文化展示区建设小米博物馆7700平方米,七是在休闲娱乐区建设龙源湖公园235亩,八是在核心产业区新修道路管网6公里,九是在4个乡镇新打造优质谷子示范基地4万亩,十是在核心产业区新引进小米加工企业8家,十一是新建有机肥和颗粒饲料加工厂一座。敖谷香田园综合体完成了30%,欢乐农谷、种子种植体验实验区正在启动。11项工程的完成,使示范园初见成效。核心产业区八个区块功能齐全,4个示范基地种植水平提升,整个示范园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主导产业比重提高,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合理,一二三产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融合模式更加丰富,示范园内农村人口人均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以来示范园新增投资9.6亿元。其中,政府整合各种资金,投入到示范园6.39亿元,占总投资的60%,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成了10项工程建设:固废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研发检测中心(博士工作站)及中试设备和智慧农业系统、小米扶贫车间(标准化厂房)、小米电商和仓储物流中心小米博物馆龙源湖公园、核心产业区道路管网、谷子示范基地4万亩、引进小米加工企业8家。


现在,整个示范园内,中心区已达到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中水、电力、热力、通讯等八通一平示范基地道路四通八达。

3.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一是在制度保证2021920日,敖汉旗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光耀天润广告公司合作,注册成立了敖汉旗农耕小米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小米集团下设若干版块,成立子公司,对小米产业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必将极大提高敖汉小米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创新点在于,通过这个组织的严格管理,能够让敖汉小米品质规范、品牌整合、体系完善,实现敖汉小米保值增值,最终让千家万户农民获得最大收益。

二是在技术和商业运营模式上创新。示范园依托敖汉旗膳食纤维博士工作站,由国有公司敖汉旗嘉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甲方)、丰宁平安高科实业有限公司(乙方)、十月稻田(敖汉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丙方)合作,创造了研加销一条龙的商业运营模式。从未来发展方向看,这种商业模式,以甲方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乙方研发团队为核心,以丙方销售团队为保障。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它既有研发,又有成果运用,既有生产,又有销售,形成了政府推动、科研团队参与、企业管理、市场运作、共建共享、互利互惠三位一体的运营管理方式。

三是在种植模式上开拓。为了谷子能够倒茬,产业园依托内蒙古维你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引进菊苣种植产业,2021年种植菊苣15000亩。菊苣种植是新兴产业,谷子是传统产业,菊苣能够肥沃土地,增加收入。产业园87万亩耕地,一半种植谷子,一半种植菊苣和其他农作物,成功解决了谷子倒茬问题,又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一系列举措,示范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其中小米加工及深加工企业8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二)园区内国家及自治区龙头企业数量、带动成效

  示范园核心产业区所在的敖汉旗产业园现有入驻企业59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中国五百强企业投资的子公司3家,上市公司投资的子公司6家,亚洲最大的菊粉生产企业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分别为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金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分别为赤峰禾丰阜信源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桂柳牧业有限公司、赤峰惠牛傻子旺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敖汉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自治区级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上6家企业在谷子种植及其他农产品种植和畜产品养殖上带动明显。中敖食品年均屠宰肉牛10万头、羊20万只,带动全旗及周边肉牛和肉羊的养殖;金沟农业通过“两个基地(养殖基地、种植基地)、一个园区(加工园区)”为支撑,全力打造以有机、绿色粮食种植、粮食收储、粮食加工、饲料供给、蛋鸡养殖、有机肥加工、畜禽屠宰、肉品冷藏、杂粮和蛋品深加工为一体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循环农业综合体,目前可带动农牧户1700余户,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三)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情况

示范园利益联结机制很多,经过实践后,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明显、且有推广价值的利益联结机制有两个:一是示范园内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了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二是示范园内合作社大部分采用订单+分红惠隆模式比如,惠隆合作社拥有土地面积1.5亩。采用股份制,合作社以资入股成员51人、以地入股农户680户,销售收入股分红。农户获得保底收益+按股分红

发展订单农业和入股分红的模式,提高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幅度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比如种养结合发展畜牧业,人均增收2881元,比如发展订单农业,农民将收获的谷子卖给龙头企业,一般比正常市场价高0.5上,每亩地可增收250元以上,再比如,股份分红收入,示范园以地入股或以资入股的农户,种植户2021年人均按股分红2000元以上。还有工资性收入,农民在企业就业的,变成了产业工人,每年年薪6—10万元。2021,通过这些模式,带动示范园3.2万户农户实现了增收,示范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42元,高出其他地区5180

政府投入资产性收益有望形成。3年来,政府共在示范园投入6.39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建设的仓储库、博士扶贫工作站、中试车间,都采取出租或合作的方式,收取股份分成

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成立了由政府旗长为组长,常务旗长为副组长的敖汉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已经召开18次会议,专门研究示范园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融资、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等问题。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示范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园区办,办公室主任由园区办主任兼任,负责日常管理事务。

(二)信息服务,体系完善。

为推动产业融合,正在博士工作站搭建两个农村产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是农牧业局正在博士工作站安装全旗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二是园区办正在搭建智慧园区平台。两个大数据平台搭建后,示范园可实现数据共享,农业生产实现可视化,产品实现可溯源。同时在标准和科研上双向发力,一是注册成立了敖汉小米集团,在基地统一种子、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的基础上,实行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产品形态、统一宣传口径、统一销售。二是建设固定科研机构,即敖汉旗膳食纤维博士工作站,专门针对敖汉小米、荞麦等名优农产品进行研发,致力于膳食纤维和人体益生元的开发利用,主打老少皆宜的功能食品。

(三)政策支持,加大力度。

为鼓励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食品加工企业进入示范园,敖汉旗人民政府2020年第八次常务会议纪要》规定,根据入驻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给予入园企业150至450万元的补贴资金2021年4月,敖汉旗人民办公室印发《敖汉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第三条规定对入园企业根据投资额度进行补贴,补贴资金等同于企业交纳的土地出让金数额,用于项目建设。条关于税收的规定,“企业交纳税收的旗级留成部分,前2年全部扶持给企业,第35年减半扶持给企业。第五条关于水、电的规定,将给水、排水、供电等提供至厂区围墙外。

3年来,向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小米初加工企业投放“优质粮食工程”等各类资金1874.6万元,核心产业区小米精深加工企业投放资本受益资金、国债和各项补贴资金14774元,其中内蒙古维你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亿元、内蒙古御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内蒙古中敖食品1500万元,敖汉旗神农谷业有限公司274万元。

(四)金融服务,及时到位。

《敖汉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第二条规定:设立敖汉旗示范园扶持资金。每年将示范园土地挂牌收入、示范园旗级税收年度增量的50%、争取上级各类产业扶持资金、新上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地方财力,全部纳入示范园建设扶持资金池,根据入园主体投资额度给予资金扶持。为建设好示范园,敖汉旗人民政府批准敖汉旗嘉讯科技有限公司从国家发展银行借贷3.6亿元,专门用于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中试车间和仓储库建设。同时,示范园办公室积极配合赤峰市政府所属普惠金融服务公司和恒德担保公司,在敖汉旗全面推行小米贷业务。此项业务全市只在敖汉旗开展,主要针对敖汉小米产业而做。生产企业、建设企业、未建企业都可以得到不同额度的贷款。

四、存在问题

(一)资金短缺。敖谷香田园综合体正在建设,欢乐农谷、种子种植体验实验区正在启动。示范园其他附属配套工程陆续展开,资金缺口较大。

(二)产业链需进一步拉长。示范园目前的产业链是谷子、杂粮种植到加工包装,加工附属物用作饲料加工,再转移到畜产品上,畜产品屠宰分割销售,整体上来说,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上,所以,下一步需把产业链向食品、保健品方向延伸。

(三)带富机制比较单一。现有的带富机制基本上停留在订单、分红等方式上,群众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五、下一步打算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争取将上级相关资金向示范园倾斜,给予示范园更多的资金保障。

二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开展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资,将食品企业、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引入园区,与农产品、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链,促进产品附加值提升。

三是拓宽带富机制。在现有合作社的基础上,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让参股群众成为合作社的主人,进而增强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