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争取的2024年以工代赈中央投资3.83亿元已到位,预计可带动41个旗县6500名农牧民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08亿元。其中,争取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21906万元,预计带动3900名农牧民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7000万元。争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以工代赈专项资金16355万元,预计带动2600名农牧民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3800万元。
以工代赈是国家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政策支持范围是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并向革命老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地区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地区等倾斜。主要通过吸纳农村牧区脱贫人口、因灾需赈济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等群体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并发放劳务报酬,促进当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为让农牧民吃上“技能饭”,端稳“致富碗”,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针对性地对农牧民开展技能培训,创新开展“农村牧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牧区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赈济模式。在农村牧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领域,实施了一大批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项目,既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就业增收,又明显改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