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1500000115122125/2022-02571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 \ 国内贸易(含供销)
发布机构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文  号 内发改经贸字〔2022〕135号
成文日期 2022-01-28
索 引 号 111500000115122125/2022-02571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 \ 国内贸易(含供销)
发布机构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文  号 内发改经贸字〔2022〕135号
成文日期 2022-01-28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2-11  来源: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一键下载

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盟市发展改革委,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发展改革委,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加快我区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1月28日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国内强大市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我区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着力推进物流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物流,全区物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区物流业发展总体平稳,各年份全区社会物流总额保持在33000亿元以上,2020年完成34180.8亿元;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54.8亿元,年均增长5.06%,占GDP的比重达到7.2%;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继续收窄,2020年完成2878.5亿元,同比下降2.6%,与GDP的比率为16.6%,较2018年回落1.1个百分点。快递、电商物流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2020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9557.6万件,同比增长37.1%;网络交易额实现3102.48亿元,同比增长1.45%。

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8万公里,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达到40%和45%;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985公里。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均实现了通高速公路,103个旗县通一级及以上公路,所有苏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嘎查)通硬化路;全区民用机场达到40个,其中运输机场20个,居全国第2位。2020年全区对外开放口岸达到19个,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为1043.33亿元。

平台载体日益完善。“十三五”时期,我区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超过70个,呼和浩特、包头、赤峰、乌兰察布、鄂尔多斯、满洲里、二连浩特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其中,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满洲里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呼和浩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分别已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年度建设名单。巴彦淖尔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内蒙古红山物流园、集宁现代物流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建成了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综合服务站点、服务中心和配送网络。满洲里、鄂尔多斯及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赤峰、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及包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成为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市场主体逐步壮大。自治区先后出台了《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内政办发〔2017〕80号)《关于印发自治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7〕122号)《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8〕38号)《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内发改经贸字〔2020〕69号)等政策措施,形成了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合力。截至2020年底,全区A级物流企业47家,其中,5A级8家、4A级19家、3A级17家、2A级3家。京东、传化、菜鸟、顺丰等知名企业入驻我区,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业态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高效物流”“物流+金融”“物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迅速,多业联动、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日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十三五”以来,经由二连浩特、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累计超过10000列。

(二)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居民消费加快升级,新技术、新业态迅速发展,物流业呈现出网络化、国际化、融合化、专业化的发展竞争态势。我区迎来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机遇,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物流业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现代物流贯穿一、二、三产业,连接生产和消费,既是生产环节的供给侧,又是消费环节的需求侧,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现代物流必须按照需求导向、市场导向转型升级,着力扩大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等中高端服务供给,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居民消费升级为物流需求拓展广阔新空间。现代物流是保障供需对接的必然环节。随着我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城乡生产和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将不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便利化、高品质、安全性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为专业物流、特色物流等新兴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物流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发展现代物流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供应链管理方式创新和多式联运加快发展,为现代物流融入产业链、优化供应链、重塑价值链,提高生产经营和流通效率,提供了强劲支撑。

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物流区域协同发展创造新机遇。加快服务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我区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枢纽通道地位更加凸显,与沿线国家和相邻省区的互联互通效应持续提升,国际供应链物流和中转联运物流需求快速增长,需要我区进一步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提升关键性物流节点的服务能力和多式联运组织能力,加快推进通畅、高效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新格局。

(三)面临问题及挑战

目前,我区物流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物流业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总体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主要面临如下问题和困难:

物流园区布局有待优化。我区物流园区功能单一,以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传统物流活动模式为主,创新性不足,缺乏协同性,库存、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专业化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梯次配置难以形成,同质化、重复性建设问题突出,物流集散效应有待提高。

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偏弱。受产业结构、运输方式、组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劳动力、资金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物流企业“微利”经营,2020年我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平均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位于50%荣枯线以下,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1%,物流人员劳动报酬同比增长2.3%,平均利润率同比下降14.9%。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随着社会物流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的加重、城市交通压力的加大,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也将贯穿物流全领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节能减排,切实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适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体制机制障碍急需破除。物流业发展仍存在区域分割、部门分割现象,在信息互通、重大问题协商、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政策协同等方面渠道不畅。同一运输方式内或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组织化运行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物流设施衔接不畅、物流“信息孤岛”等现象。物流标准化程度不高,跨方式跨领域物流设施标准不统一、物流包装规格和设施设备不匹配,农产品物流、冷链、城市配送、快递、多式联运、跨区域物流标准化等方面亟待加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建设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降本、增效、提质为总目标,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着力“优化布局、提升动能、增强支撑、强化保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加快构建立足三北、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全区现代化起好步、开好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物流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发挥政府在物流规划、标准制定、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构建多元、开放、活力的物流发展环境。

——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扭转“小、散、弱”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推动物流创新体系建设,发挥物流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物流与交通、农牧、制造、商贸、金融等融合发展,培育物流业新增长点。

——统筹协调,开放共享。坚持统筹发展,兼顾国内国际、城市农村,努力建设区域协同、多业联动、城乡互补的物流体系。充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物流信息的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物流公共平台,大力发展物流共享经济。

——优化供给,绿色发展。推进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物流短板,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倡导绿色物流理念,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物流业的总体减排降耗水平,促进物流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科学、技术先进、智慧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物流服务体系,建成3-5个国家级物流枢纽,2-3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10个自治区级物流枢纽,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累计降低1.2个百分点左右,持续提升物流对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主要目标如下:

物流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铁路营业里程达到约1.6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1.5万公里,民用机场达70个以上,其中运输机场20个,通用机场50个(新增30个),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升。邮政快递骨干网络运转高效,邮件处理中心、快递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盟市综合快递物流园区、旗县分拨中心、乡镇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末端网络便捷多样。跨境寄递渠道更加通畅,邮件快件通关时效明显提高。

物流智能、应急水平显著提升。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力,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市场信息与政府监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全社会物流质量、效率水平大幅提升。构建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统一指挥、高效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应急物资调配能力大幅提升。

跨区域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协同运作的跨区域物流联动机制更加通畅高效,基础设施、跨区域物流服务等更加融合,跨区域物流资源整合调配能力明显提升。物流市场主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物流资源的能力明显提升。

物流与产业融合程度显著提升。物流与制造、商贸、金融、交通融合发展的新优势逐步显现,开放共享的物流体系初步形成,一体化、网络化的物流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物流综合效率全面提升。

物流安全绿色水平显著提升。建立物流整体安全智控体系,物流领域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码覆盖率100%,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覆盖率100%,实现对肉类、水产、蔬菜等重点冷链食品的全链条闭环追溯管理,绿色物流、逆向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升。

三、构建“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

以“三横六纵”物流通道为纽带,以国家和自治区级物流枢纽为骨干,以各类物流园区、中转站、配送中心等为节点,培育覆盖城乡、畅通快速、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网络。

(一)构建“三横六纵”物流主通道

精准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发挥我区毗邻八省、跨越“三北”、靠近京津、北接蒙俄的区位优势,依托自治区“四横八纵”综合立体运输网络通道总体布局,构建国际、省际、区域、城际之间的高配置、高运输强度、连通南北、衔接东西的“三横六纵”物流骨干通道,全面融入国家“四横四纵、两沿十廊”物流网络。


专栏1  物流通道建设

形态 通道名称 衔接方向 战略重点

横一 内蒙古蒙西主通道(阿拉善-北京) 京津冀、宁夏沿行地区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

横二 内蒙古东翼主通道 东北、京津冀地区 参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自治区向北开放,加强赤峰、通辽等盟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横三 鄂尔多斯-长春主通道 东北地区 参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保障工业原材料供应。

纵一 满洲里-绥芬河通道 欧洲、蒙俄、东北地区 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参与东北工业振兴。

纵二 珠恩嘎达布其-营口通道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构建铁海联运通道,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建设。

纵三 二连浩特-粤港澳大湾区通道 欧洲、蒙俄、华中地区 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北部湾城市群联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贸易往来。

纵四 满都拉-西部通道 东南亚、西部地区 参与西部大开发,连接成渝城市群,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与东南亚国家联系,充分考虑甘其毛都在中蒙贸易中所占分量,从物流通道建设、物流设施支撑、物流枢纽布局、物流园区建设、贸易物流发展等方面予以支持。

纵五 甘其毛都-西部通道

纵六 策克-西部通道

(二)物流枢纽总体布局

立足将我区建设成联通中蒙俄、辐射全球的以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综合物流门户枢纽,统筹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需要和综合运输大通道、国内物流大通道等基本格局,结合我区经济总量、产业规模及特色、基础设施水平等发展条件,争取打造1个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推进3-5个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10个自治区级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区域建设,待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范围提出动态调整时,争取更多的城市列入。

专栏2  物流枢纽建设

1.国家物流枢纽系统推进工程:落实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工程和国家物流枢纽孵化工程。

2.自治区级物流枢纽培育工程:推进自治区级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区域建设。

3.骨干枢纽运营主体壮大工程:培育一批运输方式多元、服务内容多样、区域竞争力强的骨干枢纽运营企业。

(三)搭建高效运行的物流网络

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整合区域物流设施资源,支持各类物流中心、配送设施与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功能对接、联动发展,增强物流网络化组织能力,建成三级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畜产品集散中心、批发市场等流通节点建设,健全农村牧区物流配送网络。推动客运企业、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和邮政快递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物流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和“多站合一”物流节点建设,完善农村牧区物流服务体系。

四、提升现代物流价值创造能力

围绕做强服务链条、做优服务领域、做好供应链串接,加强物流领域现代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深化物流业与农牧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商贸物流提档升级,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经济体系,全力提升现代物流价值创造能力。

(一)促进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

创新供应链体系。结合我区各类物流及其企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现代供应创新龙头企业,优化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提升企业、产业和区域间协同发展水平。健全供应链标准体系,培育一批行业标杆企业,提升产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注重培育系统化组织、专业化分工、协同化合作和敏捷化调整的物流供应链,实施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行动,优化生产、流通资源的配置,提升物流业综合运行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基于核心企业的“链主型”供应链,将上下游小微企业整合嵌入生产经营过程,强化资源系统整合与优化能力。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型”供应链,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发展依托专业化分工的“互补型”供应链,实现资源和渠道的优势互补,提高企业协同发展水平。发展基于区域内分工协作的“区块型”供应链,促进区域内企业高效协同和集聚化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发展基于存货控制的“共享型”供应链,打通与整合生产、分销等各环节的库存管理,促进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统仓共配。积极推广先进供应链管理经验,培育一批适应智能制造,具备精细物流、敏捷供应链、分布式仓储、全过程管理能力的供应链管理企业。

整合创新供应链资源。推动建立内蒙古现代供应链发展联盟,推动物流企业与商贸企业共同打造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供需对接、集中采购、共同库存、支付结算、物流配送等功能集成,提高快速响应及资源共享能力。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建立联动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打通行业渠道,建立覆盖各行业的供应商资源库,储备供应商资源。建立完善供应链风险识别及防范体系,从供应商选择、技术方案选择、物流及库存等方面建立健全管控标准及流程。加快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数字供应链创新工程,引导供应链企业加大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加强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打造数字供应链。鼓励在生产、流通、仓储等单元推广应用感知技术,推动库存、配送信息在供应链上下游及时共享、协同响应。鼓励供应链管理企业采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生产、流通、仓储等数据,对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等运输仓储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专栏3  现代供应链建设工程

1.新兴产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构建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

2.农牧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实施牧羊海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供应链服务基地、科右中旗20万吨牛肉配送冷链物流、二连浩特市“互联网”供应链型进出口冷链产业园、二连浩特市昊罡进出口果蔬物流园区升级改造等项目。

3.服务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商贸、旅游、餐饮、住宿等领域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二)促进物流业农牧业融合发展

建设一批农畜产品物流基地。立足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奶业、玉米2个千亿产业集群,肉牛、肉羊、向日葵、羊绒、马铃薯、杂粮杂豆、小麦、蔬菜、饲草料和大豆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重点,引导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市场主体,建设农畜产品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依托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集配中心,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农产品物流基地。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功能,引导农畜产品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向枢纽、基地集聚,培育形成农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全区果蔬、肉类、水产品等贸易市场、区域分拨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联动发展,引导城乡共享型配送发展,推进快捷高效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城乡配送及冷链服务网络覆盖水平,健全冷链物流网络。集中建设巴彦淖尔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以及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企业,充分发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集聚优势,与重点涉农企业联动发展,实施一批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结合实际需要,在农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建设产地小型冷藏保鲜设施,提升农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加强不同种类冷库设施建设,推广冷藏集装箱、保温箱、冷藏车等标准化装备,使用移动式冷柜、便携式冷藏箱等新型末端冷链设备。

创新发展冷链物流。大力发展新型冷链物流业态,鼓励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业态模式,满足城乡多元化消费需求。培养发展直供大型电商、连锁商贸企业及消费终端的冷链物流业态和服务模式。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交易平台,大力促进冷链物流网络建设,打造集交易、运输、流通加工、安全追溯、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冷链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依托第三方冷链监控平台,加强生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质量监管和产品溯源、全程温湿度监控,着力构建全程可追溯的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冷链物流产品品质。

(三)创新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结合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围绕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自治区级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区域建设,以钢铁、建材、装备、能源等专业物流园区为主要载体,构建起安全、高效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现代供应链服务能力和嵌入产业链深度广度,打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高全链条服务效率,构筑以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为主的生产性物流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点能源、农畜产品等物流节点,在主要生产基地和中转基地建设一批大型专业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畅通物流循环。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适应现代产业柔性、智能、精细发展要求,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精细化、定制化、一体化水平,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支持能源、新材料、钢材与电力设备、食品、医药、汽车及零配件等制造业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充分整合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加快发展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专业物流企业,提升面向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推广制造业企业零库存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推进盟市工业物流中心建设,形成集线上线下交易、商品展示、信息、金融、仓储、加工、配送、零担、专线等各类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物流平台,增强物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重点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建设与制造业配套衔接的公共外库等仓储配送设施。

(四)加快商贸物流提档升级

推进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各盟市中心城区商贸物流基础条件,充分发挥各自交通、产业等优势,推动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区域辐射能力的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加快区域性专业化商贸物流市场提质升级,形成2-3个区域性商贸物流集聚区、10个左右地区性商贸物流集聚区。

引导商贸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融合发展。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探索“商贸+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引导商贸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融合发展,形成符合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的商贸平台模式和物流服务模式。建设中部以呼和浩特、包头为中心,东部以赤峰、通辽为中心,西部以乌海为中心的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电商快递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完善口岸地区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具有地区商品特色的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平台档次和跨境物流运转效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与快递物流企业之间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作业环节、运输路线智能化管控,提高物流调度水平。在商贸物流集聚区和跨盟市城乡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成立仓储、零担、冷链等各类物流联盟服务平台,为商贸企业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方案。通过整合邮政快递、交通物流、电商传媒、供销商贸等资源,进一步夯实服务网络与服务链条的优化衔接,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订单接收、仓储分拨、运输数据追踪、服务质量信息监控,为特色产品电商提供有力支撑。

提高末端配送效率。按“集中存储、统一库管、按需配送、计划运输”原则,合理布局建设集运输、仓储、加工、包装、分拨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配送中心,补齐城市末端配送基础设施短板,引导大型超市便利店、生鲜电商等业态升级改造末端冷链设备。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供货商为多个商贸企业、社区门店和市场入驻商户等开展共同配送,形成“厂商(基地)—公共配送中心—社区门店”的垂直配送模式,有效降低采购和运输成本。加强社区智能信包箱、邮政快递综合服务场所等设施建设,推进自助提货柜、智能生鲜柜、智能快件箱(信包箱)等配送设施进社区。推动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和邮政快递企业、供销合作社开展深度合作,鼓励超市、百货商店、连锁店和邮政快递企业等原有配送网络联合协作,建立配送联盟,协作开展物流配送。加快建设村(嘎查)综合服务社和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形成旗县仓储配送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物流站、建制村物流服务点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成旗县有分拨、乡镇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的基层配送网络。


专栏4  商贸物流提档升级工程

1.商贸物流:加强各盟市商贸物流园区建设。

2.电子商务:中国(赤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锡林郭勒盟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锡林浩特市电子商务孵化园区及物流集散中心一体化项目、二连浩特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国际快件分拣中心项目等。

3.邮政快递枢纽:推动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中通快递集团内蒙古(呼和浩特)智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申通快递物流产业园、圆通内蒙古区域总部基地、韵达内蒙古快递电商总部基地、邮政新机场省级分拨中心等一批区域总部项目建设,打造辐射全区、面向京津和华北地区,辐射范围广,集散规模大,综合服务能力强,交通运输顺畅,跨境、跨区域运输流转功能突出的国家级行业枢纽,争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五)发展现代物流经济体系

加快发展枢纽经济。提升自治区物流枢纽承载地区基础设施多式联运和物流服务能力,形成沿黄沿线的通道化物流运作和产业组织方式,高效串联农畜产品产地、工业品生产区和主要消费地。汇聚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快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和口岸腹地。发展境外货物服务贸易,支持开展国际仓储物流海外仓建设,提升企业带动地区进出口能力和品牌推广。促进航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拓展全程可追溯的智慧物流,提高物流全链条服务时效。实施自治区级物流枢纽培育工程,选择一批存量条件好、市场需求充足、发展潜力大的物流节点,培育自治区级物流枢纽城镇。

发展物流通道经济。引进并培育一批物流大企业、大项目,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产业集群。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努力把物流业成本竞争力、效率竞争力转化为全产业竞争力。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对本地货源企业、代理企业、运营成员企业开展定向扶持,最大限度提升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效率,引进国内大型市场落地,扩大货物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国家中欧班列中通道节点作用。培育壮大跨境电商新业态,打造电子商务楼宇、产业园区等“触网”载体,加快培育数字化、网络化销售模式新业态,实现制造业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线上线下融通发展。鼓励传统外贸企业、物流企业等各类主体发展跨境电商,培育公共海外仓,创新外贸营销手段,推进电子商务与商贸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扩大线上交易规模。

加快物流基地(园区)产业发展。完善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陆地港内贸功能,加强内贸集装箱返箱点、快运中心和城配中心平台建设,发展场站、快运和城市配送,形成“内外贸兼备”园区。聚焦鄂尔多斯和包头被列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机遇,依托大型厂矿、产业集聚区和农业主产区等,提升原材料供应、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储运、分销等一体化的现代供应链服务水平。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及周边区域经营快递业务企业及其分拨中心入驻相应园区,引进国内知名快递企业和快消品牌企业设立物流节点仓,推进仓储设施网络化与智能化,为入驻的快递、电商、物流企业提供智慧仓储、分拣等服务。依托满洲里、二连浩特沿边陆路口岸,对接国内国际物流通道,全面提升一体化通关、便捷化过境运输、保税等综合性物流服务,为口岸区域产业和跨境电商等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5  物流园区建设工程

1.综合物流园区:新城区元福城物流园、伊利健康智慧谷物流园区(一期)、内蒙古大健康产业总部基地、新华文化产品物流园、内蒙古鑫港源顺物流园区、昆都仑区钢铁物流中心公铁物流园、呼伦贝尔市物流园区、海拉尔区海北物流园、科右中旗物流园、突泉县春州物流园区(三期)、乌兰浩特市城南绕城高速配套物流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科左中旗保康综合物流园区、内蒙古红山区物流园区、蓝旗上都物流园区、乌兰察布市—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鄂尔多斯噶路途现代综合物流园、伊金霍洛旗札萨克物流园区、临河巴运物流园区等项目。

2.综合物流中心:青山区传化交投公路港物流园区。

3.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奈曼旗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海南区物流园综合服务区。

五、挖掘现代特色物流发展潜力

统筹发展与安全,顺应行业科技革命与绿色变革新机遇,提升现代物流业智慧化、绿色化、专业化水平,增强现代物流应急能力,全面挖掘现代特色物流发展潜力。

(一)加快智慧物流发展

构建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实施智慧物流发展行动,发挥我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推进智慧供应链发展,打造内蒙古智慧物流服务平台,推进“平台+物流交易”“平台+供应链”等合作模式,实现部门之间、运输方式之间信息交换共享。支持物流企业依托互联网向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务,鼓励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开发面向农牧业、加工制造业等物流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产品,提高数据服务能力,协助企业及时感知市场变化,增强制造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捕捉能力、响应能力和敏捷调整能力。结合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基地示范工作,推广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及装备,加快智能化发展步伐,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降低仓储管理成本。在呼包鄂乌、赤通等地区培育一批智能化水平高、示范作用强的智慧物流企业,大力推进具有资源消耗少、资源利用率高、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的智慧物流项目和平台建设,促进全区物流业向高效率、低消耗的方向转型。

加强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5G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鼓励和支持云仓等共享物流模式、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发展,探索发展无人机配送等创新模式。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提升全物流链条的价值创造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实施“物联网+全程监管”行动,着重推广使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运输领域技术,全程监控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等物流运作优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推进货、车、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提高物流平台智慧化水平,支持企业发展网络货运平台建设,促进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完善网络货运在税收政策、行业标准、管理制度、大数据应用和共享、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和监管,解决好个体司机异地开票和责任保险等问题。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建设智慧物流配送中心。


专栏6  智慧物流发展工程

1.智慧物流园:建设鄂尔多斯智慧物流产业园、乌兰察布智慧物流产业园、和林格尔新区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智慧物流区、九原区西部能源总部基地与智慧物流产业园、海勃湾区一号物流智慧公路港等。

2.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各盟市物流信息平台、呼包鄂榆物流数据交易结算服务平台、呼包鄂乌网络货运一体化平台、包头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头市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智惠产业创新城暨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高新区智慧物流平台、土右旗智慧物流园、乌海市海南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和物流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

(二)推进绿色物流发展

严格落实现代物流节能。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推广清洁能源(LNG)、无轨双源电动货车、新能源(纯电动)车辆,加快车用LNG加气站、充电桩布局,在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快递园区及分拨中心等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碳环保配送车型。落实新能源货车差别化通行管理政策,提供通行便利,扩大通行范围。积极在大宗物资、集装箱运输等方面开展绿色低碳联运服务和创新试点,优化全区货物运输结构,加快发展甩挂运输、驼背运输、共同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开展绿色安全包装和仓储。使用绿色包材,推广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支持供应链环节推广绿色智能包装材料,推动减量包装、可循环包装、环保可降解包装等各种绿色包装技术应用。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和支持在物流园区、大型仓储设施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以及能源合同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

大力发展逆向物流。支持再生资源物流企业布局建设再生资源物流园区和社区回收站,形成“回收—转运—加工—循环再利用”的再生资源物流体系,在全区构建环境负荷低、循环利用高效的逆向物流系统。支持中小城市和旗县中心镇建设逆向物流中心,鼓励生产加工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重点推动包装物、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生产加工边角料等可再生资源的逆向回收物流发展,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支持重点物流承载城市和区域培育一批专业化的逆向物流服务企业,建设一批高效化的逆向物流设施,搭建社会化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回收网络。

(三)推动专业物流发展

完善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国家和自治区级大宗商品物流枢纽、园区等储备中转、通关保税等功能,推进大宗商品仓储数字化,探索发展数字化仓单、提单,完善统一的货物编码和标准,构建生产对接顺畅、商贸渠道拓展、交易规模议价、共同储备保障的大宗商品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和线上贸易服务综合平台。优化我区能源、矿产、粮食等重点大宗商品物流服务网络,集通、集二、锡乌等区内主要铁路干线扩大铁路货运班列、点对点货运列车、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开行范围。

加快航空物流发展。重点建成呼和浩特新机场,支持呼和浩特、赤峰、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呼伦贝尔临空经济发展,加快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航空物流园区建设,推进临空经济和航空物流统筹发展。新建正蓝旗、东乌旗、林西县运输机场,推进阿拉善左旗等运输机场升级为支线机场,支持具备条件的通用机场升级运输机场,使全区航空运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大力发展航空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等,拓展航空物流产业链。创新航空货运产品体系和业务模式,支持物流企业利用通用航空器、无人机等提供航空物流解决方案,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推动航空货运物流资源集聚,培育至俄蒙主要城市航线,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全货机新航线。

提升特种物流服务质量。针对军用特种车辆和设备、风电等大型装备制造产品和大型交通工程设备、农用设备等运输,推动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大件物流综合网络建设,提升现代物流特种货物通行或运输服务能力。培育壮大专业化第三方危化品、医药物流企业,鼓励特定品类危化品的铁路运输,严格执行危化品、医药产品存储运输作业安全规范标准,加强运输安全监控,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健全全流程检测追溯体系,推动危化品、医药产品物流从基本服务保障向专业化定制、高品质服务和全程供应链服务转型升级。


专栏7  专业物流发展行动

1.煤炭物流:清水河县宏河物流园区、清水河县十七沟煤炭现代物流园(二期)、内蒙古哈伦合众物流有限公司乌斯太铁路综合物流园、五原县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土右旗煤炭物流园区、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企铁城铁路智慧物流园、扎鲁特旗兴通储运有限公司苏吉达巴海铁联运集装箱煤炭仓储物流、东乌旗珠恩嘎达布其煤炭国际物流园区、伊金霍洛旗煤炭物流园区、伊金霍洛旗札萨克物流园区、巴彦淖尔内蒙古农都实业有限公司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额济纳旗赛汉陶来1000万吨配煤中心、乌达区煤哆哆煤炭物流产业园、二连浩特市瑞元煤炭及矿产品储运、浩通储煤棚等项目。

2.粮食物流: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企铁城铁路智慧物流园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和应急设施、清水河宏利元公司新建2.5万吨粮食仓储设施等项目。

3.汽车、装备、钢铁等物流:昆区钢铁建材物流园区、青山区包头装备物流园区、锡林郭勒盟多伦汽车产业园等项目。

4.危化品物流:内蒙古众合化工仓储有限公司化学品储存及配套设施等项目。

5.航空物流:内蒙古白塔空港物流园、乌兰浩特空港综合物流、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等。

(四)健全应急物流体系

加强应急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整合优化存量应急设施,推动既有物流设施嵌入应急功能,在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设计建造阶段充分考虑“平急两用”需要,打造自治区应急物流核心枢纽、盟市应急物流转运场站、旗县应急物流配套设施相结合的三级应急物流设施网络。统筹加强各类物资筹备设施和应急物流设施在布局、功能、运行等方面的相互匹配和有机衔接,做到紧急时刻物资调得出、用得上。继续推进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在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偏远边境旗县布局建设医疗、防疫、救灾等应急物资储备和即时快速配送设施设备,整合储备、运输、配送等各类存量基础设施资源,加快补齐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健全应急物流组织体系。以现代物流先进技术装备、智力工程、工作机制为支撑,以全程可视可控的信息网络为依托,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支持各盟市、旗县建立“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全流程、专业化应急物流企业库和人员队伍,健全平急转换机制。提升应急物资在自治区内大规模调运组织能力,提升应对防汛抗旱、重大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物流服务水平,保障城乡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运行。建立完善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平台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加强平时管理和演练,提升应急物流组织系统智能化水平。

六、激活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市场活力

聚焦服务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系统性提高现代物流体系运行效率,深化物流降本增效,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增强现代物流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面激活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一)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提升物流设施运行效率。加快推进已规划重点干线铁路及集疏运体系建设进度,推动集二、临哈等重点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提高大包、通霍等既有铁路综合利用率,提升运输能力。推动健全统一物流市场,推进载运单元标准化,提高跨运输方式、跨作业环节衔接转换效率。鼓励整合分散、自用仓储资源,发展共同仓储等平台化服务组织模式,提高仓储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仓配一体、共同配送等发展,推动仓储服务融入生产流通组织,优化仓配服务网络,加快库存周转,降低物流保管费用。

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铁路专用线、公铁空装卸设施设备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升级,发展公铁联运、陆空联运、陆海联运,加快推进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铁路驮背运输等多式联运,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积极与国内主要铁路、公路干线连通,探索推进经贸通道和通关一体化建设,鼓励我区大型物流企业加入全国物流网,支持重点口岸、货站和物流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加快铁路物流基地、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鼓励铁路引入公路货站、物流园区、航空货运中心、内陆港、保税区,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开展“一单制”国内国际多式联运运输试点,推动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提高多式联运转运、装卸场站等物流设施标准,进一步完善物流企业货物交接、合同运单、信息共享、责任划分、货损理赔等功能。


专栏8  多式联运建设工程

1.物流园:建设内蒙古西北公铁物流园、科右中旗物流园、科左后旗甘旗卡公铁联运物流园、锡二线伊拉勒延公铁联运物流园、七苏木中欧班列枢纽物流基地、北方陆港国际物流中心、乌拉特后旗(公铁)物流园区等。

2.物流中心:实施中谷西北地区现代多式联运物流中心、赤峰商贸物流城、通辽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科左中旗宝龙山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铁路)物流中心等。

3.运输方式:建设蒙东铁路物流内陆港、满都拉口岸集装箱铁路物流园区、内蒙古易大宗新建铁路集装箱装卸场站、临河铁路物流枢纽园区、乌拉特中旗毅腾集装箱装卸码头等。

(二)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

培育各类龙头骨干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鼓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广、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冠军物流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平台,支持各类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区设立总部基地或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十四五”末,根据国家A级物流企业动态调整机制,每个盟市新评或升级新增1至2家A级现代物流“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

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明确物流市场主体发展的引导方向,支持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提升运营水平、培育先进运营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经营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和智慧化水平,推动跨界融合。支持物流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和各级政府质量奖,鼓励与扶持物流企业参与示范物流园区、优秀物流园区、A级物流企业评级认定。培育一批区域服务网络广、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物流服务水平优、品牌影响力大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知名企业。加快物流领域本土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培育创建工作,逐步扩大品牌效应,推动品牌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品牌价值,夯实现代物流提质增效发展的基础。

推进各级主体间开展联盟合作。鼓励和引导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加入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健全运行统计制度,开展枢纽运行监测。发挥枢纽骨干物流企业示范带动、创新引领作用,有序高效推进物流枢纽建设、运营和管理。推进枢纽内各企业间通过设施共用、业务协同、标准衔接、信息互联等常态化合作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共同体。鼓励示范物流园区带动建立区域联盟,加强与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的衔接,推动各类物流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循环共用。深化国内国际物流体系联动协同,开启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的跨区域合作。

(三)打造内外联通的开放物流体系

服务融入国内物流大循环。依托自治区“三横六纵”物流骨干通道,着力加强面向国内主要城市的公路铁路货运、公铁联运、铁海联运发展,加快出台大件运输跨省联合审批办法,形成综合协调和互联互认机制,积极构建区域物流合作机制,打造东中西区域物流通道网络和供应链协同分工体系,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我区东部地区充分发挥陆海通道优势,重点融入京哈-京港澳物流大通道,加强东三省、京津冀地区物流协同发展;中部地区依托呼包银经济区、呼包鄂榆城市群,推动物流空间协调、功能互补发展,重点打造二连浩特至北部湾物流大通道,形成贯通南北的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西部地区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融入黄河(青银)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构建联通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物流循环发展格局。

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立足欧亚大陆国际物流通道的战略支点,构建“北接南拓”的公路、铁路、航空综合国际物流大通道。服务国家建设二连浩特至乌兰巴托至乌兰乌德中线铁路升级改造,构建以中欧班列中通道为支撑、以乌兰察布—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莫斯科为主要节点的向北开放物流干线通道。配合国家推动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策克至西伯库伦、珠恩嘎达布其至毕其格图等跨境铁路建设,推进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至塔本陶勒盖等跨境公路建设,全面畅通内联腹地外接蒙俄及欧洲的经贸大通道。重点开拓东亚、东南亚和俄蒙欧等主要地区的国际航线,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发展全货机运输,开展对蒙俄、东欧的货运包机服务,依托国际航班腹舱,开通对蒙俄、东欧等地区重点城市的国际货运业务,提供“一站式”国际物流服务。加快培养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国际航空物流龙头企业,延伸快递服务、冷链、商品预包装、运贸一体化等增值功能,提升附加服务价值。推动包头、二连浩特口岸开放,加快呼和浩特等国际航空快件中心建设,提高货物集散能力。优化呼和浩特、满洲里、二连浩特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功能,支持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建立邮件快件进出境一体化设施,提升跨境寄递能力。

促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加强我区陆运口岸、空运口岸和内陆港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有效衔接,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积极探索实行“一口岸、多通道”的通关模式,集中建设呼和浩特、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陆港空港口岸主阵地,增强满洲里、甘其毛都、策克等边境口岸服务支撑能力,提升粮食、肉类、饲草、汽车整车等进口海关监管场地运营水平。搭建一体化口岸综合服务平台,加强联运转运衔接设施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将运输、通关、仓储、保税、交易等功能整合,各口岸城市通过一体化平台联动协作,多平台迭代施策,拓展口岸直通、转关、多式联运业务。鼓励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优化“两步申报”通关模式,落实“三智”发展理念,开展“智慧海关”建设,构建智慧物流监管体系,促进跨境物流监管无纸化、智能化,进一步优化通关作业流程、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加快满洲里、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申报综合保税区,拓展赤峰、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包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业务。

提升中欧班列运力。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乌兰察布(集宁)作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作用,加大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集拼集运中心项目建设力度,畅通中欧班列战略大通道,实现班列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通过多式联运方式实现“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班列组织模式,促进货源加快集中集聚,提升班列运输规模和开行密度。鼓励开行与我区特色产业粘合度高的矿产品、有色金属、农资、农产品等货物进口的定制中欧班列。稳妥有序推进海外仓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发展,“十四五”末,争取公共海外仓增加到15个。


专栏9  国际物流发展工程

1.口岸:满洲里市口岸国际物流中心配套基础设施和集装箱货场及配套设备、满洲里浩通进口煤炭洗配物流枢纽、二连浩特现代仓储物流园进出口货物周转库、额布都格口岸国际仓储物流园区、甘其毛都口岸物流枢纽园区、阿尔山口岸水发物流园、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国际物流园区基础设施(一期)、满都拉口岸物流园区等项目。

2.陆港:乌兰察布北方陆港国际冷链仓储分拨中心、进出境商品监管区、国际日用品交易分拨中心,西乌旗白音华国际物流陆港、多伦蒙俄物流园、九原(国际)物流园区、中农联呼市国际电商科技产业园、七苏木粮油食品进出口加工基地等。

3.保税区: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包头大宗矿产品环保(B型)保税物流园区、赤峰综合保税区、锡林郭勒盟保税库、巴彦淖尔综合保税区、巴彦淖尔保税物流中心(B型)、满洲里博汇通综合保税物流等项目。

4.互市贸易区:东乌旗珠恩嘎达布其互市贸易区、宏丰满都拉口岸中蒙互市贸易区等项目。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设立自治区物流专业委员会,加强对全区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推进和重大问题研究,不断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规划落地见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在政企沟通、信息收集、技术应用、标准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物流业创新、示范及试点项目推进情况的监督和落实。

(二)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物流领域市场准入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规范道路运输物流车辆技术审验制度,简化年审手续,优化审验程序。适应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特点,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线上线下联合监管机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促进经营者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加强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归集,纳入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实施联合奖惩。充分发挥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信易贷、银税互动等)作用。围绕龙头企业,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应收账款融资解决方案,助力物流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解决其资金流动性不足困局。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鼓励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形式,支持物流领域项目建设。鼓励各地利用有效载体和多种渠道整合盘活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其他存量闲置土地资源和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的零散、空闲土地资源发展物流。

(三)加快人才培育

探索形成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物流人才的新模式,建立完善多层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围绕绿色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物流等重点领域方向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健全完善全区物流从业人员职称评审办法,推动开展全区物流行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提升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鼓励骨干物流企业设立研究机构,建立物流行业决策咨询专家库,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四)提升标准化工作和统计监测

推进物流标准化创新,支持物流企业、行业协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以标准托盘及其循环共用为主线,借鉴“供应链协同推进”、“社会化服务推进”、“平台整合推进”等成熟模式,探索符合地区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新模式。建立健全物流标准化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物流标准化社会效益的统计监测和跟踪分析,及时掌握物流标准化发展最新情况。完善现代物流统计制度,探索建立企业统计样本库,引导更多典型物流、工业、批发和零售企业进入样本统计库。建立健全反映物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高质量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物流重点企业运营成本、效率的监测。完善物流运行监测点建设,在重点物流园区、企业中筛选确定一批物流运行监测点,及时发现物流运行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强化规划实施情况的全过程跟踪监测,定期开展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价,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现。


一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