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牧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有尊严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21 00:00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石拐区农村牧区面貌发生重大改观,农牧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资源枯竭型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集中四结合” 圆广大农牧民“安居梦”

  石拐区属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区,农村牧区呈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生存环境差、农牧民居住分散、困难群体比例高等特点。目前,全区辖17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常住农牧民5212户11484人。

  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体要求,结合地区实际,石拐区确定了 “三集中、四结合”工作思路。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采取喜桂图新区“城中村”整体搬迁,工业园区“园中村”异地搬迁,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百户村落就地改造,生态脆弱区及地质灾害治理区整村搬迁的方式,促使偏远地区、生存条件恶劣的农牧民向生产生活便利、道路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的“三核”集聚,从而全面实现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圆广大农牧民的“安居梦”、“幸福梦”。

  重投入建新房 全力加强各项工程建设

  2014年以来,石拐区采取整合撤并、整村搬迁、就地整治多种方式推进工程建设,原有98个自然村整合为52个。累计投资8.17亿元,对8个自然村实施了整村搬迁,对26个自然村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覆盖13个行政村,惠及农牧民3000多户。

  其中,投资4.74亿元实施了“城中村”、“园中村”整体搬迁和旧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楼房26栋761套,安置村民761户1837人;投资8936万元实施了爬榆树、吉忽伦图、缸房地移民新村项目,建设安置房238套、互助幸福大院160套,搬迁安置周边农牧民398户1085人;投资1.59亿元,对人口相对集中、产业相对积聚的公路沿线自然村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和十项工程建设,惠及26个自然村1909户4502人;投资9205万元,对旅游公路沿线、棚户区城乡混居危旧房和不协调建筑进行了拆迁,共拆除1227户7.6万平方米,拆除棚圈267个,清理垃圾12000吨。

  2016年,石拐区计划投资3.29亿元,继续实施剩余22个未实施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其中整村搬迁14个村,就地整治8个村。自此,石拐区全面完成17个行政村的“十个全覆盖”任务,并覆盖至所有自然村。截至目前,完成投资35165.21万元,其中十项工程完成投资29800万元,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5364.91万元。就地整治8个自然村基本完工。有序搬迁农牧民1200余户,拆除危旧土房1740处,新建改建整村搬迁安置点12处,可安置农牧民1900余户,保障偏远地区农牧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抓重点立长远 多举措推进“十个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工程决策为石拐区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工作抓手,但如何把握好政策、运用好政策,立足地区实际、合理确定工程措施,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农牧业产业转型方面工作,真正使“十个全覆盖”工程做到惠民生、立长远,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着重研究的课题。

  突出搬迁重点。针对地区山多平地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以及采煤沉陷区、棚户区居民搬迁后大量农牧民散居其中的实际,石拐区因地制宜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重点以旅游公路沿线征拆,“城中村”、“园中村”异地搬迁,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治理区转移搬迁,60岁以上老人搬迁幸福大院和养老院为主,突出抓好农牧民移民搬迁,分类妥善进行安置。计划到2016年底,稳定转移农牧民3065户6849人,基本实现农村牧区老百姓户均1套新居的目标,使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突出老年人安居。2015年,石拐区投资5700万元试点建设了2个互助幸福大院,推行 “居家养老”、“抱团养老”。截至2015年底,共安置农村牧区老年人134户220人,入住幸福大院的老年人幸福感倍增,他们既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又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促进了“家风”、“民风”、“乡风”的改变。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王中和调研时指出,幸福大院是解决贫困地区农牧民养老问题的最佳举措之一,石拐区的经验和做法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为此,2016年我区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继续新建和改建互助幸福大院3处,安置农村牧区老年人200余人,切实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

  突出便民服务。针对生存环境差、交通不便、暂无法搬迁的农牧民,石拐区各地区成立了便民服务小分队,定期组织人社、卫生计生、文体、供销等部门,统一深入各嘎查村开展送医送药、送文化、送货物、送社保服务,为未搬迁农牧民提供医疗、购物、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切实满足了偏远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好评。

  强化产村融合。依托希望欧盟标准生猪养殖,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和食品深加工项目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带动农牧民增收;依托旅游公路沿线特色资源禀赋,发展经济林培育和特色休闲农牧业,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和农牧民增收多赢;依托原始村落的独特景观和紧邻五当召景区的地域优势,发展牧家乐、艺术写生、采摘观赏、生活体验等特色产业,形成以特色种养殖加工、经济林种植和生态旅游为带动的农牧业产业发展格局。

  强化托底保障。在强化产业带动,促进就业,加大征拆补贴的同时,努力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了《石拐区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实施方案》,财政补贴1.8亿元将5460名农牧民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对搬迁农牧民实行高龄补贴、低保、医保、脱贫等政策全覆盖,保障搬迁农牧民的生活后顾之忧。同时,突出产业脱贫,对有意愿的农牧民实行肉牛、肉羊、生猪托管养殖,全力助推农牧民增收。

  强化长效管护。出台了《石拐区农村牧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强化农村牧区绿化、环卫、河道整治等日常维护和管理,实现物业化、社会化管理。结合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工作,全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长效运行机制,切实巩固“十个全覆盖”工作成果。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农牧民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的必要举措。2016年,“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石拐区正不遗余力地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各项工程建设,真正让生活在农村牧区的老百姓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